欢迎访问必赢网址bwi437 全文检索 收藏本站 |  学校首页 | 

敬畏学术,追求卓越

必赢中国史学位授权点2020—2021年度建设报告

发布日期:2022年04月10日 17:51 点击数:

 

必赢中国史学位授权点20202021年度建设报告

一、学位授权点总体情况

必赢中国史学科始创于上世纪30年代,历史悠久,积淀深厚。1981年和1986年,民族史、专门史(经济史)分获博士学位授权。2003年,历史学一级学科获博士学位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。2007年,专门史(经济史、民族史)获国家重点学科。2011年,中国史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。经过多年发展,已成为国内中国经济史、中国民族史、中国边疆学及边疆史地的研究重镇。“富民社会”理论被认为是创造性学术理论框架,已成为新时代重释中国古代发展道路的重要话语体系。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史评议组成员1人,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2 人,中国史学会副会长1人,6人先后任国家一级学会副会长以上职务,在相关领域具有重要而卓越的影响力。本学位点教师多次参加世界经济史大会,不断深化与欧美及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学术机构的合作,国际声誉和影响力显著提升。

2020-2021年,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稳步推进,总体向好。学科方向布局方面,中国古代史、中国经济史、中国民族史、中国近现代史、历史地理学、中国边疆学等学科方向均取得一定新进展。师资建设方面,新到岗教师4人,新增云南省级人才计划入选者1人,新增必赢东陆骨干教授2人,东陆青年学者2人;平台建设方面,扎实推进数字人文实验室建设;人才培养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,获云南省第九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,新建设云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2门,新增1门校级研究生“课程思政”示范课程,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;主要建设成效方面,第三方排名显示,中国史学科学位点2021年度排名全国第11名、进入全国前10%,新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;经费投入方面:双一流建设经费继续支持。

二、人才培养情况

(一)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。根据国家教指委新修订的指导性培养方案相关要求及时修订方案,启动课程体系优化工程。现有课程体系突出本学科经典研究案例分析、经典著作和文献研读、前沿进展报告、学术讲座等特色内容,遵循学科坚实宽广的基本理论、研究方法、知识体系、学术创新的培养目标,包括了学位公共课、学科基础课、学科方向课、专业选修课程、跨学科课程、学术会议等模块。形成一级学科核心课程、二级学科特色课程的课程群,增设研究方法类、学术研讨类和实践类课程,在2021级正式实施。

(二)教学过程进一步加强。一是健全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。完成博士研究生导师遴选、认定工作,新认定博导1人、新遴选博导4人,为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建设补充了力量。二是完善导师队伍管理制度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,出台了《必赢网址bwi437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考核实施细则(试行)》,强化导师责任意识。三是建设博士培养质量管理体系。根据研究生院工作要求,完成第十一届历史学分委员会换届工作,新成立中国史学科委员会。新成立学院研究生教学督导小组,常态化督导博士研究生教学质量。改革博士生学分体系,规定在学期间必须在校内、国内或国际学术论坛或会议上作一次学术报告;必须参加不少于 10 次本学科讲座、研讨会等学术活动。强化学风教风建设,抓好研究生培养和授位环节。加强对学分以及选题的审查,完成了学院研究生线上线下教学以及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、预答辩、答辩的相关工作,进一步加强了教学、开题和答辩质量的控制。四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激励机制。研究生奖学金、助学金覆盖面进一步扩大,硕士生奖学金覆盖面达到90%以上。五是配齐研究生教学专职管理队伍。现有专职研究生教学管理人员3人,在培养相关过程采取专兼结合的管理方法,各部门协同做好博士教育培养工作。

(三)教学平台进一步夯实。教改项目方面。获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、首批云南省一流本科课程(线下一流课程)2门、必赢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立项资助1门、必赢一流大学“专项项目”1项、必赢研究生“课程思政”建设项目1项;教学成果方面。获云南省第九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、云南省优质课程1门,必赢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。同时,完成中国史学科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,以评促建。

(四)培养质量进一步彰显。科研创新方面。获必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3项,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7篇。组织开展第四届“历档学术节”,承办必赢“理解中国”学术新人铸魂论坛——“非遗中国”学术实践论坛。召开民族史青年学者学术训练营,吸收研究生组织参加学院高端学术会议,资助研究生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等,60多人次研究生获得各种机会线上线下参与学术交流,多人进行会议发言。学位论文方面。4篇论文获云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。招生就业方面。录取博士生43人,来自双一流大学人数占比达到70%以上,生源质量进一步提升。毕业博士研究生47人,100%实现就业。

三、师资队伍情况

一是专任教师队伍稳中有增。学位点现有教师58人,其中26-3510人,36-4523人,46-5917人,60岁及以上8人。博士生导师15人,硕士生导师30人。在站3名师资博士后。

二是持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。1.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机制。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导师的首要职责,在制定导师遴选办法中,把师德师风放在教师评价体系的首位,并进一步明确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学术责任。2.强化建设师德师风监督体系。建立较完备的学校、学院、学科学位点三级师德师风建设及监督工作机制,构建起学院党政领导和学科学位点负责人齐抓共管,学院学术委员会、学科建设委员会牵头,学位点、教研室全员参与的师德建设工作新格局。3.不断完善师德师风考核制度。明确师德失范负面清单,将师德考核作为人才引进、考核评价、职务晋升、岗位聘用、评奖评优、导师遴选、人才推荐等活动的首要条件,对违反师德师风行为采取“零容忍”的“一票否决”制。

三是打造兼职师资队伍。第一,汇聚知名学者,打造两大优质特色课程。诚聘20 余位海内外经济史、边疆学知名学者集中打造《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》《中国的边疆与边疆研究》研究生优质课程,以慕课方式推向全国, 出版教材,以研促教,教研结合。第二,聘任兼职教授,助力创新史学人才培养。聘请11 位中国边疆学、中国经济史、中国近代史等领域知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极大地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。第三,借智学界名师,营造浓厚史学研究氛围。推行“名师讲学计划”,打造民族史、经济史、边疆学等校内外互补型教师团队,每年举办30 余场国内外各类学术会议与学术讲座,聘请学界名师到校指导,培养青年教师和研究生,加强团队合作与建设,效果显著。

四、科学研究情况

一是新增国家级项目14项。学位点新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、年度项目8项,中国历史研究院“兰台计划”项目3项,目前已有7位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8项,新增2项。纵向科研经费突破500万元。

二是获重要奖励3项。其中,1项成果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,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1项。

三是发表CSSCI论文63篇。统计时段内,共发表CSSCI期刊论文63篇。其中《民族研究》2篇,《史学理论研究》1篇,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》6篇,《中国经济史研究》2篇,《新华文摘》全文转载2篇。

四是出版学术著作7部。其中国家一类出版社6部,二类出版社1部。

五、社会服务情况

一是编写系列历史知识读本,讲好云南故事。学位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,肩负责任承担起以正确历史观传播科学历史知识的重任。在打通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,以《云南省科学技术史》重大工程为核心,编撰科学技术知识读本。该读本涵盖元科学技术史总论,云南历史上的科技思想与人物,人文社会科学,天文学、气象与地学等内容。在梳理和总结云南科技发展历程基础上,传承和弘扬科学知识、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,不断推动云南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。还编撰和出版了其他历史知识读本5部:《大理国史话》《西南联合大学史话》入选《云南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丛书》(历史文化系列);《西南联大人物故事集》《云南慈善史话》入选云南省社科普及丛书;《明清两代滇籍谏官录》共辑录明清两代滇籍谏官151 人,总结历史上的吏治得失和经验教训,被列为全省党员干部易读、易学、易带的必读资鉴读本。这些读本简明扼要,既有知识含量,也有思想深度,还有现实关怀。中国史学科为全面挖掘云南历史素材、全面展示云南文化底蕴、全面凝聚云南发展共识、全面弘扬云南时代精神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路径。

二是积极推动云南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与国家图书馆、云南省图书馆、云南省文史馆等机构合作,落实云南地方历史文献整理与民族文化保护工程长期规划。实质性参与云南大型文化典籍编撰工程《云南丛书续编》(150 册)编撰;启动《云南通志馆征集各县资料》暨各县《地志资料》整理与研究大型工程,整理资料600 余册,总计900 余万字,完成文献整理工程系列成果100 余册,并实现该项目的电子资源化。另持续推进《民国名人日记涉滇史料整理》《西南联大云南环滇池市县人口调查资料汇编》《历代野史笔记小说云南史料辑录》等系列文献整理项目。目前已出版《云南省博物馆契约文书整理与汇编》《腾冲契约文书资料整理与汇编》《历史文献所见云南少数民族民事习惯》《中国边疆研究文库·西南边疆卷》《民国时期西南边疆开发方案汇编》等,其中《腾冲契约文书资料整理与汇编》入选全国主要史学研究与教学机构年度重大成果发布会(2019—2020),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向全社会发布。地方文献整理工程充分整合了云南历史民族文化资源,传承、保护、弘扬、创新了边疆传统文化遗产,凝聚了民族情感,发扬了民族精神,为云南省建成民族文化强省提供强大助力。

六、存在的不足与短板

第一,高水平研究生教材撰写和出版方面存在短板,高水平研究生教材出版的规划和速度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,需要下大力气加以改进;

第二,在师生国际化方面仍存在短板,从学科评估参评工作来看,学科和学位点的国际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,需要主动加强与国外高水平院校的交流和联系,提升国际化水平。

第三,在社会服务的典型性方面存在不足,存在重教学科研,轻社会服务的情况,社会服务的主动性及层次还需进一步改进和提升。

 

 

 

Scroll to Top
Baidu
sogou